1年中,他至少有300天在超過300米的高空中度過,被搭档戲稱為“離太陽最近的人”。
從業32年來,他從農民工成長為名列前茅的塔吊專家,始終络绎於修建施工工地,“行走”在雲端,先后參與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528米)、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米)、天津117大廈(597米)等地標修建的塔機施工。他,便是湖北省首席技師、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塔吊匠人”陳金國。前不久,他被評為“荊楚工匠”。
“M1280D塔吊低速起鉤,留意吊重顯示不超過16T,渐渐加快,停鉤,旋轉向右,中止轉臂……”今年夏天,在中建三局承建的重慶萬科項意图百米高空,塔吊安拆班組長陳金國站在作業平台上,有序指揮作业人員進行塔吊作業。重慶萬科項目主體結構458米,建成后將成為重慶第二高樓。
酷日當空,陳金國汗水直流,皮膚晒得如赤銅一般,臉上刻著深溝似的皺紋。這是歲月留下的印記。
1989年,23歲木匠身世的陳金國正式向公司申請,成為一名塔吊工。從此,他整日揣摩塔吊設備,學習理論知識,努力提高技术。30年間,他已經從一名一般塔吊工,成長為中國摩天大樓的塔吊安拆專家。
萬丈高樓平地起,其間一切施工所需求的资料均要通過塔吊運輸到高空作業面。因而,指揮塔吊作業,來不得半點馬虎。“我們常在三四百米的高空作業,哪怕掉一顆釘子下去,也非同寻常。”陳金國說,為此,必須對塔吊構造、參數等爛熟於心,更要心細,一台塔吊20多個大構件,1000多個小零件,他摸得門兒清。
2016年,高度達597米的天津117大廈主體結構完工后,4台動臂式塔吊需撤除,塔吊自重均近1200噸,撤除高度超過600米,打破了國內拆塔高度紀錄。
每次在撤除塔吊起重臂時,都要順著起重臂,腾空攀爬近70米。作為班長,陳金國每天至少要攀爬兩到三次。記者留意到,在進行撤除作業的塔吊大臂端頭不到1平方米的吊籃裡,低頭就能看見600米高空下的修建物,讓人兩腿發軟,而陳金國卻在大臂上平穩行走,如在平地一樣。
作為中國修建界的勁旅,中建三局人才濟濟。而能在中建三局成為名列前茅的塔吊專家,陳金國自有獨到之處。
超高層修建施工時,其主體結構會不斷攀高。在不斷攀高的過程中,需定位水平度和笔直度。但主體結構內空間十分狹小,用經緯儀來定位很困難,耗時也很長。
陳金國在做木匠時,常用吊線錘來測笔直度,技術十分精深。“經緯儀等高科技設備雖然能够測量笔直度,但還不如他手中的吊線錘細鋼絲精准。”搭档陳柏斌對陳金國干事時的精雕细镂十分敬服。
天津117大廈在“長高”時,总共爬高了120屡次,都是陳金國用吊錘來測笔直度。每次爬高完,專業人員都用經緯儀來復核,笔直度误差比國家標准還要低。
從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到中心電視台新址,從北京中國尊到華中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陳金國負責了這些超高層修建塔吊的安拆作业,跟隨著它們一步步成長。
為把實踐經驗轉化為創新效果,陳金國把自己訓練成了“科研型”人才,屡次參與科技創新課題的研讨。他參與研發的《超高層修建大噸位動臂式塔式起重機施工技術集成》曾榮獲中國施工企業办理協會科學技術創新效果一等獎﹔參與的《大型動臂式塔機安裝拆开和爬(頂)升工法》獲國家級工法……
“對待作业,必定要有敬畏之心。”這是陳金國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來,他一直是超高層修建的塔吊班班長,遇到严重施工節點時,每晚睡覺前,他都會將塔吊安拆步驟在腦子裡過一遍,想好了第二天再去有板有眼操作,且每次都以身作则,攀爬在最前面,“這樣我才更安心。”
陳金國回憶了一段往事。1989年,他剛開始接觸塔吊,參與武漢一廠房建設。一天,他和師傅正在高空中拆塔吊,塔身下降,回轉支撐與標准節就位時,他發現8顆連接螺栓僅安裝了5顆,如不及時處理,在進行下步工序作業時塔吊就會受力不均,有很大的可能性發生傾翻倒塔事端。從那今后,他就分外留意設備安裝中的安全。
“每一個環節都絲毫馬虎不得,否则形成的傷害不行預計。”陳金國說,安满是工程的生命線,塔吊都在高空中,一時粗心就會釀成严重安全事端,“隻有細心再細心,才干防患於未然。”
现在,陳金國的頭發有些白了,背脊有些彎了,但他仍然未放棄學習,手機裡裝著關於塔吊的軟件,微信裡看得最多的是参加的塔吊安拆群。陳金國說,他很想坐飛機,巴望體驗那種“飛翔”的感覺,一如他在修建的雲端裡幸福地飛翔。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ENGLISH
廣播電視節目制造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明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0]5494-1075號網絡出书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